曹衛星:充分發揮高校創新源頭作用
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重要結合點,肩負著培養創新人才和提升創新能力的雙重使命。在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背景下,高校應當如何找準優勢,發揮創新引領作用?
充分發揮高校創新源頭作用——訪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副省長、民盟江蘇省委主委曹衛星
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重要結合點,肩負著培養創新人才和提升創新能力的雙重使命。在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背景下,高校應當如何找準優勢,發揮創新引領作用?對此,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副省長、民盟江蘇省委主委曹衛星認為,要充分發揮高校創新源頭作用,通過更有成效的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文化引領、成果轉化,為創新型國家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近年來,我國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實施“中國制造2025”“2011計劃”等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教育部深入推進“校企聯盟”行動計劃和“藍火計劃”,這些都為高校開展科技創新、服務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曹衛星認為,在這樣的政策環境下,高校應發揮好創新源頭作用,承擔起服務重大需求和推動科技進步的雙重責任。
“與以往相比,我國高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傳承創新等方面進步明顯。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高校自主創新能力與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要求還有差距,缺乏具有國際影響的原創性學術成果和能引領產業發展的重大科技成果。”曹衛星強調,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建立以高校為源頭、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一方面,要以支撐和引領產業創新為主攻方向,發揮高校知識創新主力軍、技術創新重要方面軍、科技成果轉化生力軍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推進農業、醫療、生態等社會發展領域協同創新,發揮高校創新對改善民生福祉、促進社會和諧的支撐作用。”
“要發揮高校創新源頭作用,必須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尤其要在高校‘特色’和‘水平’上下功夫。”曹衛星提出,要探索多樣化的創新人才成長培養體系,本科院校注重“加強基礎教學、拓寬專業口徑、注重素質教育、促進個性發展”,高職高專院校側重“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能力優先”,構建與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相適應的教育模式。從2010年起,江蘇開始實行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預警、培養質量和重點產業人才供應及專業和行業吻合度統計公告制度。近3年來,江蘇高校新增與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相關的本科專業超過新增本科專業總數的70%。同時,江蘇還通過組建校地、校企教學聯盟等形式,推進高校同政府、企業、科研院所協同育人,有效促進了高校人才培養鏈與行業產業鏈的對接。
曹衛星認為,高校評價體系發揮著“指揮棒”的功能,應當建立分級考核、分類支持制度,完善激勵和退出機制,形成資金支持力度與建設成效掛鉤的績效考評方式,鞏固和強化學校的發展定位。江蘇根據研究型、教學型、應用型等不同側重點,確定高校發展類型,引導高校合理定位、錯位競爭、特色辦學。在評估機制上,對應實施高等學校類型評估、學科專業特色評估、人才培養質量評估和辦學總體績效評估。
“服務創新發展是高校創新的落腳點,要引導高校深化產學研合作,主動融入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曹衛星表示,高校應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共建產學研合作實驗基地、技術平臺及研發體系,推進產學研由松散式合作轉向一體化、實體化,由契約式合作走向利益共同體。曹衛星介紹,目前江蘇建設省級以上產學研合作載體2000多個,“校企聯盟”10000多個,全省企業與國內近1000家高校或科研院所建立起穩定的合作關系,近年來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近20000項。江蘇已成為我國產學研合作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區域創新能力連續6年位居全國第一。(記者 鄭晉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