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思維與技術開辟的教育空間
2015年11月,由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21世紀教育研究院、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主辦的第四屆教育公益聯盟年會在
2015年11月,由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21世紀教育研究院、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主辦的第四屆教育公益聯盟年會在成都舉行,本次年會主題為“慧聚:以教育變革促進教育公平”。
下文是未來工場合伙人寧柏宇老師在年會上的演講:互聯網思維與技術開辟的教育空間 拿到這個演講主題時,我有些惶恐,我來自商業領域,對公益圈并不熟悉,有些擔心我的分享能否給大家帶來啟示。不過我在準備演講的時候針對不同類型的公益組織做了三場訪談,初步了解了一下公益圈的發展現狀后,內心安定了許多。我相信商業領域近期涌現的大量的互聯網教育創新實踐一定會對公益圈有所啟示。
訪談中我發現大家對互聯網這個詞的理解非常多元,我自己認為"互聯網是科技在這個時代的代名詞"。互聯網是今天科技的重要表現形式,所以大家才熱衷于談論互聯網。
15年前,電腦才剛剛普及,我們用Word寫文檔,用電子郵件交作業,同時聊QQ和打游戲,那時候大家談論的也許是:電腦開辟的教育新空間。10年前,學校里流行的是用軟件系統管理學生信息、財務,購買電腦和各種硬件設備,大家開始在淘寶和當當上買東西,那時分享的主題應該是:PC互聯網開辟的教育新空間。2010年前后,智能手機開始流行,大家開始使用各種互聯網教育產品來學習,用CNKI查論文和數據,用小木蟲分享和討論,用超級課程表管理每天課程,學生的學習場景發生了巨大變化,所以我們才分享互聯網(更多指移動互聯網)開辟的教育新空間。可見,改變教育的根本因素是科技,互聯網教育只是科技驅動教育創新的代名詞。
因為互聯網,人類的生活正在從現實世界進入虛擬世界,資訊、娛樂領域已經體現得非常明顯,教育的重要表現形式也是信息傳播,所以教育在互聯網創造出的虛擬世界中一定會找到屬于自己的空間。
我們接觸過近兩年中國和美國相當數量的早期教育創業項目,接下來通過具體案例來梳理互聯網教育在過去10年中的主要表現形式:
1. 連接名師
可汗學院創始人薩爾曼·可汗在2007年干了一件石破天驚的事情,在線教全世界小朋友K12基礎課,簡單的開始獲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可以說是規模化互聯網教育的開端。事情源起于2004年,當時他7歲的表妹沒有在美國,學習基礎課困難,于是MIT畢業的可汗開始通過網絡對她進行視頻輔導,效果非常好;后來輔導視頻放到網上之后,發現youtube上的人也愿意看,最終決定全職做在線的可汗學院。2010年,比爾蓋茨和Google對可汗學院進行了捐贈。 個體老師可汗能做的事,大學也能做。Udacity, Coursera這類的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源自stanford,初期就是希望把斯坦福的計算機和其它課程放到網絡上供學生學習,后來與斯坦福關系良好的全球幾十所大學都加入進來,頂尖大學內容免費學,這類商業機構的組織效率遠遠超過可汗這樣的個體老師。
中國人不甘落后,首先是引進,網易公開課首先將MOOC內容翻譯成中文;其次解決學習中抱團取暖的問題,果殼開設了MOOC學院,方便MOOC學員相互交流;再后來中國人就開始另立門戶,以清華和北大為班底的學堂在線、華文慕課各領風騷。
在商業領域中,K12的課后輔導,韓國的MegaStudy,中國的學而思網校,1個老師可以教6000-8000人,效率非常高,效果非常好。在其它細分領域中,自考和職業教育的尚德、邢帥、奇跡曼特;做語言培訓的VIPABC、VIPKID、51talk;百花齊放。 以上這些互聯網教育產品的核心都是連接名師,讓學生更方便地連接到名師資源。
2. 信息化學校
著名的世界學校(The World School—Avenues)充分利用互聯網和蘋果產品的各種功能,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學會熟練使用各種互聯網教育應用,并通過互聯網連接世界各地的教育資源。
好未來的摩比思維館為每個孩子配備ipad,上課時孩子的反饋可以即時傳遞給老師,老師可以針對性回應,極大提升了課堂效率;老師還可以利用定制的App留作業、與孩子和家長互動交流。 校寶這樣的學校管理系統提供商,免費為上萬家學校提供信息化系統。中國有超過6萬家成規模的培訓學校,每個學校至少管理著上百名學生,但信息化程度很低,效率低下,免費的學校管理系統可以幫助學校提升效率,進而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在這些教育創新中,互聯網起到的作用是提升學校信息化程度,大幅提升學習效率。
3. 重塑學習流程
備課環節,幼師口袋這樣的資訊和內容匯總平臺為老師提供大量數字資源。它最初只是個微信公眾號,每天推送對幼兒園老師有價值的內容,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就匯集了5萬多名幼兒園老師,占到中國幼師總數的2.5%。推出App之后,目標至少拓展到50萬名幼師,做到平均每4名幼師中,就有1名在使用幼師口袋。
教學環節,愛學堂推出了大量的教學微視頻,時長只有5-10分鐘,很多學校老師會在課前播放微視頻,自己在課堂上做講解工作,類似翻轉課堂。
作業環節,一起作業網試圖把作業的過程整體搬到互聯網上。老師可以在線留作業,在線批改;學生也可以在線做作業,作業中增加了很多學習型游戲,避免作業的枯燥感。批改網嘗試用互聯網取代傳統老師批改作文的方式,大幅降低老師批改作文的時間成本,目前已經有200w人使用過這項服務。
學生在練習和作業環節中還可以用猿題庫、學霸君這樣的刷題和搜題應用,記錄學習過程,直播答疑,最終實現個性化學習;學生還可以通過我要當學霸這樣的應用結交學友。 這些案例表明互聯網正在教學練測評的各個環節通過單點突破的方式塑造新的學習流程,極大地提升教與學的效率。
4. 重塑學校
如果說以上三類案例主要在提升學習效率,第四類案例則是在改變教育本身——重塑學校。 Altschool的理念是改變學習理念和內容,以Design、Engineering、Entrepreneurship為主線設計課程,旨在培養新時代能夠創新型解決問題的人才。 Minerva試圖改造大學,通過在舊金山和世界上其它六個城市的授課,讓學生通過project來學習,融入多元化社會,解決實際問題。 Draper University希望通過短期課程選拔和培養具有企業家精神的年輕人,課程內容新穎有趣,包括未來學,謊言識別等;教育形式也異常多樣,旨在把學生拉出comfort zone,勇于探索未知領域。 這類案例從理念、內容、形式等多個角度提出了新的教育解決方案,它們的共性是互聯網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讓之前很難規模化的優質教育變得可能。
最后分享三個觀點。
第一,互聯網是人類最大公益。
因為互聯網所代表的科技,各種教育資源可以低價甚至免費獲取,提升了全人類的教育福祉。
第二,互聯網用順人性方式改變教育場景。
互聯網代表科技發展的大趨勢,我們可以少一些價值觀判斷,充分利用互聯網順應人性,解決教育過程中的各種問題。
第三,教育是根本,商業和公益都只是手段。
教育人在商業領域和公益領域都在努力,只是側重點略有不同,平衡好效率和公平,雙方可以互相借鑒。 我相信充分跟商業領域的優秀項目融合會對我們的各種公益項目產生非常良性的影響,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