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寒意漸濃,南京林業大學學生聞超(化名)的這個學期也接近尾聲。
我見到聞超時,他剛剛參加完兩門重修課程的考試,“通過是沒問題的。”看得出,他對自己的專業課頗有信心。
“報道發表后,我第一時間看到了,感謝貴報用化名保護我,周圍同學沒有注意到我就是其中的一個主人公。”聞超說,這個學期自己其實很平靜,就是回歸正常的大學生活,上課、上自習,該吃吃、該玩玩……只是把心從過去的寫作沖動中收了回來。
“壓力還是有的,畢竟自己是降級到大二重修,有七八門功課的任務,不能再有閃失。”看上去,聞超的表情并不沉重。
“學業警示就是一種鞭策,如果不是學校有這么及時的警示,說不準我的大學生活會在什么時候中止。”這次橙色警示降級重修,聞超最終放棄學校在轉專業方面為他開的綠燈,沒有選擇轉到中文專業,原因是“與原來的老師、同學處出感情了”。這個頗為感性的理由,放在一位文學青年身上倒也不難理解。聞超說,等讀研時,自己會選擇文科專業,好好發掘一下文學潛力。
回訪即將結束,聞超突然說:“申老師,加一下您微信吧!”等我報出微信號,他說:“以后遇到文學、寫作方面的問題還要向您請教呢。”我問他這學期是不是徹底把寫作丟在了一邊,他笑著搖搖頭:“忍不住還是會寫幾筆,發發微信朋友圈,但您放心,肯定不會影響學習。”
同聞超揮手道別間突生感慨:有多少青蔥歲月值得濃墨書寫,而虛度的青春卻難以從頭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