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專家的智慧校園建設新思路
智慧校園一直是高校信息化的熱點,但智慧校園到底應該是個什么樣子卻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說得清楚的。復旦大學智慧校園建設起步較早,也具有比較明顯的超前意識,為很多高校提供了借鑒。日前,來自全國各地的100余位教育主管部門及高校信息化主管,高校信息化相關負責人及技術人員、行業資深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齊聚復旦大學,共同探討在當前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等新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創新發展的智慧校園建設新思路。
5月11日,智慧校園峰會暨復旦大學2018年教育信息化高端論壇在復旦大學光華樓舉行。論壇由上海市高等教育學會、上海市計算機學會共同主辦,復旦大學、賽爾網絡有限公司、上海市高教學會MIS專委會和上海市計算機學會網絡專委會承辦。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劉承功出席論壇并致辭,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中國計算機學會互聯網專委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李星、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周傲英先后作主題演講。
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劉承功
劉承功在致辭中指出,信息化建設能夠為學校的人才培養和學科發展提供有效支持與保障,是復旦大學能力和條件建設中的重要內容。復旦大學在“雙一流”建設任務中明確指出要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建設新型信息化校園,以一站式服務大廳,數據服務和網絡安全為主要抓手,從教學、科研、管理及生活等方面真正體現信息化的規范、高效和便利,創建符合“雙一流”的智慧校園。
在分享與碰撞中探索教育信息化轉型升級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
李永智圍繞《質變前夕的教育信息化》提出,教育信息化一直處于量變之中,并沒有達到質變,當前仍處于“質變前夕的教育信息化”階段。而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目標,需要教育信息化的質變發展。他認為,新時代教育信息化要加強頂層設計,尊重教育的規律和網絡的規律,以學生為中心,實現面向所有學生的“因材施教”。通過培養未來信息時代所需要的人才,建立適應信息社會的教育新理念、體系、內容、結構,推進個性化教育和發展,來化解這樣的矛盾和焦慮。
中國計算機學會互聯網專委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李星
李星教授在題為《向IPv6演進的網絡設計》的報告中指出,中央和國務院兩辦通知提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互聯網規模部署要求為IPv6的發展確立了新的機遇。IPv6在解決互聯網IP地址不足問題同時,也是增強網絡安全,解決端對端安全性問題和實現流量互通,支持新興應用的關鍵技術。同IPv4互通是IPv6真正的“殺手級”應用,未來兩到三年將是向IPv6過渡的關鍵時期。技術必須為目標服務,通過IVI翻譯技術,實現平滑演進互聯互通和網絡安全,可以有效實現IPv4向IPv6的過渡。李星指出,國家的戰略推動和AI、物聯網等新技術應用的需求,為IPv6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機遇,高校必須擁有創新性的思維才能抓住這個機遇,讓IPv6真正服務于教育科研,使中國在成為互聯網強國的道路上實現“換檔超車”。
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周傲英
周傲英在題為《教育信息化的出路在于向互聯網企業看齊——全國網信工作會議精神的學習體會》的演講中表示,互聯網思維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教育發展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在人類文明史上,從來沒有哪一項研究成果像互聯網這樣對世界和人類本身產生如此深刻且深遠的影響,教育信息化的出路就在于向互聯網企業看齊。
在經驗分享與觀點碰撞中,與會人員紛紛表示,對“智慧校園”有了新的認識,在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通過對“智慧校園”領域的不斷探索,傳統教育信息化概念的內涵與外延都將得到進一步的更新延展,實現教育更加均衡化、智慧化和個性化的明天。
在創新與突破中打造智慧校園服務師生
“復旦大學校園信息化實踐實驗案例展”在會議現場同時舉行,該展展示了復旦大學網絡建設、校務管理、教學科研、師生服務、網絡安全、數據治理、前沿技術7個方面的信息化實踐實驗成果,包括學校近年來在下一代互聯網建設、網上辦事大廳、在線學習系統、智慧教室、智慧點餐、自助打印終端等方面取得的實踐成果。參觀者可現場體驗人臉識別注冊簽到、物聯網解決方案、網絡安全實訓平臺、自動化無人機庫應用等復旦大學正在實驗中的新產品、新技術,以及將在已有實踐成果基礎上升級的校園智慧應用。
“一網四區十院多出口”的校園城域網、5GHz全覆蓋工程、eHall網上辦事大廳、智慧校園環境下的自助服務終端、校園物聯解決方案、人臉識別解決方案……讓與會者親身體驗復旦師生正在經歷及未來將要實現的校園生活。
復旦大學第六教學樓的智慧教學實踐,復旦大學楓林校區食堂的智慧點餐體驗,更讓與會者深切體會到信息化應用已深入到高校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為廣大師生和行政人員的工作、學習、生活等來了極大便利。
近年來,復旦大學的信息化建設不斷創新、勇攀高峰。2001年,復旦大學成立了全國高校第一個實體化的信息化辦公室。2013年,隨著云計算、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的日趨成熟,以實現行政體制的分層管理、業務模式的協作協調、教學科研的融合發展為目標,以整合業務流程、優化服務體系為方略的“一站式”服務應用模式在復旦大學應運而生。這一新型應用模式的問世打破了傳統的用戶辦事流程,將原來依托紙質憑據流轉的接收、審批、回復等工作歸為“一鍵式”網上審批,從而為師生用戶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務。2018年1月,復旦大學作為上海市唯一入選高校,進入教育部評定的“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試點”優秀試點單位之列。
緊密圍繞學校“雙一流”建設的核心任務,通過對校內師生、國內同行高校以及國外高校的調研,復旦大學制定了《復旦大學智慧校園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六大體系”的建設目標:以“高速泛在”的基礎設施服務體系為基石,以“長治久安”的網絡信息安全體系為根本原則,以層次化的數據治理服務體系為內涵,以“高效智能”的智慧校務應用體系為核心,以“平臺化”的關鍵技術支撐體系為手段,以組織架構層面的智慧校園管理體系為機制保障,通過三年的建設,到2020年基本實現校園網絡“一張網”、基礎設施“一片云”、網絡安全“一體化”、數據資產“一張表”、用戶服務“一站式”五個“一”的重點工程。
如果說以前的智慧校園使高校實現了從管理向服務的華麗轉身,那么,未來的智慧校園將不僅是服務,更是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動力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