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類專業已經連續多年以“100%”的完美就業率雄踞榜首,其實是毋庸推介的。因為公安院校這片沃土,在2000年以前跟軍校一樣是包分配的,不存在就業率的問題。之后呢,不包分配了,提出了“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政策,但相當多的院校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在公安系統內”,可以說,98%的畢業生都可以進入公安部門工作!系統消化力驚人啊,雖是不包分配,不像軍校那樣包分到某一個具體的崗位,但總體上來說,起碼還可以算是“半包”。
從2000年左右起,全國都出現警力嚴重短缺的情況,進入“熱帶氣候”。公檢法及海關系統都屬于政府機關序列,人員進入必須經過公務員招考。可是我們發現,每年公安系統都大量招錄人員,甚至大部分省市都不限專業,只要求“本科以上”,考試通過后,再加政審和體能測試合格就可錄用,如此一來,科班出身的公安專業畢業生基本不用發愁,人才都匱乏了,都招外專業的人了,本專業的還怕考不過?
由于城市擴張速度極快,警力不足現象不可能在近幾年內完全解決,公安專業的就業火爆局面,在5到10年之內也將一如既往。
公安專業既“愛”理科生,也“愛”文科生。理科的是工科,屬技術類,即刑事科學技術、消防工程,這兩個專業都是要動手的專業,活躍在公安工作的第一線,比較辛苦。前者專長是痕跡鑒定、文件鑒定、微量物證分析、公安圖像技術。火警119拉響時,消防工程出動,無論是森林消防、建筑消防,還是高樓救人、摘馬蜂窩等居民難解決的問題,都火急趕到。
雖然總有人說學醫如何如何辛苦,但在就業時都氣定神閑,基本上不用到人才交流會上受人擠人汗流浹背的苦,求賢若渴的醫院都是主動到學校來招聘!
國有的縣級以上醫院都在拼命擴張;市級以上醫院更是進入了“軍備競賽”階段,建大樓,購設備,招新人,如火如荼;民營醫院一家一家地開張,廣告占據媒體的半壁江山;藥品、醫療器械行業也群雄并起,專業的醫學人才無論在開發還是銷售上都占據天然優勢。雖說市級以上的大醫院本科生擠破頭也不一定進得去,但碩士生還是很受青睞的,再說了,也不是非大醫院不可嘛,中小醫院只要有特色,病員足,待遇同樣不菲。
一方面國家重視,醫療衛生資源的占有率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發達程度的重要指標,我國作為一個發展迅猛的發展中國家,發展空間實在很大!一方面民眾健康保健意識越來越強,乃至于對醫學美容也分外迷戀,西醫的外科美容、口腔美容,中醫的康復與美容、針灸推拿學都迎來了春天。
醫學類專業數量很多,總的來說,臨床醫學作為一線專業人才,是需求量最大的;麻醉學、醫學影像學、醫學檢驗這三類醫學技術類專業,是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服務的,可列為“醫輔”,在推行科學化診斷的今天,很有市場;基礎醫學培養的是“全科醫生”,是縣鄉一級醫院的主力隊員;預防醫學的地位在“非典”之后空前提高,除了防疫站,衛生監督局也是一大好去處;護理學異軍突起,高級護士在城市大醫院很受歡迎;藥學、藥物制劑專業不但能在醫院做臨床研究,還可以在藥廠進行批量制藥;法醫學揭開神秘的面紗,從刑事偵查走向了民事鑒定,從傷情鑒定到親子鑒定,步步走進百姓生活。
我們國家醫療衛生資源的占有率跟歐美國家相比,還有幾倍的差距,拉近這么大的差距,可不是十年八年能夠完成的。你想想,這期間有多少就業機會?
很多人都沒有想到,象征著戰爭的兵器類專業在和年代居然能夠上榜!事實勝于雄辯,兵器專業不但年年上榜,還曾經有過摘冠輝煌呢!
任何一個國家要想長期保持繁榮,就必須有足夠強大的國防做保障。在我們中國的近代史上,就經歷了軍備落后的慘痛,如今國家奮起,國防更當自強。國家對于國防,每年投入巨大,打造鋼鐵長城。
武器類專業屬于稀有專業,只在北航、哈工大、西北工大、南京理工大等十幾個大學開設,專業特色鮮明,6個專業都是國家的重點建設方向,而且都有民用化趨勢,軍民兩用,就業面看似窄,實則寬。
“神六”“導彈”“火箭”“衛星”和“酒泉”都是武器系統與發射工程的代言人,如此多頻繁登上新聞頭條的代言人,折射出這個專業的繁榮昌盛,國之所倚,民之所望,前途無量。
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特種能源工程與煙火技術這兩個專業是民用程度最高的。它們在軍工中的彈藥、引爆中不可或缺,在民用中更是如魚得水。前者爆破爛尾樓、劈山開洞,后者是有效緩解能源危機的重要手段,而特種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是當前各國的重點科研項目之一,本專業畢業生繼續深造、出國留學的機會較大。
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跟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遙感科學與技術是兄弟專業,這3個專業可都是當紅專業!雷達是它的代言人。
信息對抗技術曾經是一個專門的高科技軍工專業,深入研究如何防范自身電子信息被竊、如何入侵對方網絡進行探測,有點“黑客”的感覺,在計算機網絡普及之后,從軍事領域延伸到政府信息產業部門和大中型企業。
地面武器機動工程是以研究汽車材料、軍用車輛裝備的制造、維修原理為主的專業。畢業生既能在軍工企業里修造坦克和裝甲車,也可以在紅得發紫的汽車制造業里做技術骨干。
我們從中國地圖上開始認識測繪工程專業,是怎樣浩大的工程才將960萬平方公里的錦繡國土濃縮在這樣一只雄雞上的啊!測繪有很多高科技技術,如空間測量、攝影測量、遙感測量,而非僅僅我們想象中的卷尺游標,手工測量。
在上世紀90年代末,房地產業再度振興,至今到達高峰期,而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在20年之內對于住房的需求有增無減。與之相配的商用樓寫字樓也不斷開盤。960萬平方公里大地上,發達地區建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稍落后通公路通鐵路,橋梁水利一齊跟上,基建潮流滾滾。
由于人才斷層的緣故,測繪工程人才缺口非常大,甚至出現了一家女百家求的就業局面,測繪、建筑、水利、礦業、交通、地質、國土資源等行業都前來爭搶,職業院校由于看到這一塊就業市場,也紛紛開設測量技術工程專業,愿意高薪引入專業師資。以往,測繪工程的野外工作量是比較大的,造成部分考生對之望而生畏,但現在許多實地作業都由中職高職的畢業生擔任了,本科生多是在辦公室進行規劃設計研究、水利土建勘查評估、地基設計等技術層面的處理,到野外工作的情形極少,只是遇到很復雜的地理情況時方才出馬。
油價上漲,氣價上漲,煤炭、鋼材、鋁材……生產物資統統在上漲,能源危機來襲!國務院近年來不斷出臺大力發展能源產業,扶持能源專業教育的政策,各地礦業集團也紛紛招兵買馬,擴大生產。
銅川礦難、梅州礦難、七臺河礦難……中國是一個產煤大國,是一個嚴重依賴煤炭能源的國家,同時也是礦難大國。中國煤炭產量占世界的35%,中國的礦難死亡人數卻占世界的80%。溫總理曾流淚許諾:誓整礦業,誓絕礦難!各地整治礦業力度之大,大家有目共睹。
在國家重拳整治之下,地礦類人才“有價有市”—沒有專業人才,何來規范生產?地礦類專業包括采礦工程、石油工程、礦物加工工程、資源勘察工程、勘察技術與工程五個專業,近支則有地質學、地球物理學。
這里面,以石油工程、地質學、地球物理學最值得推介。石油工程面向石化集團就業,待遇之豐令其他行業望塵莫及,由于都是大型國企,工作環境也相當不錯,而且我國是產油大國,不斷發現新的大型油田,產能巨大,行業前景無限。地質學就業面比較廣,水文、地理監測站,水利水電站,礦業集團,都可以適應,以往的野外作業比較多,現在則大多在實驗室中度過。地球物理學運用物理學的原理和方法,通過先進的電子和信息技術觀測各種地球物理場,也是就業面較廣,畢業生適宜在地球物理研究、地質系統從事科研工作,也適應在地質、石油、煤炭等部門進行能源、資源探測技術的研究。
其他專業,待遇上是比從前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工作環境仍較為艱苦,有意者須做好心理準備。
當今氣象受到百姓前所未有的關注,天氣預報的收視率不比熱鬧的娛樂節目低。2005年,國務院提出今后將在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三個領域全面發展,除提供天氣預報等公共服務外,還要進行空中水資源、太陽能等與氣象相關的研究。
“看天吃飯”“看天做生意”已成為潮流,而“向天要飯吃”更是新一輪科技命題。我們迎來了“氣象時代”。
氣象學在本科設為應用氣象學、大氣科學專業,二者差別不大,都需要很好的數學、物理基礎。2006年國家氣象局系統面向全國各大學招聘人才,大氣科學的本科、碩士、博士畢業生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只能先招收優秀的數學、物理等非氣象專業畢業生,經過氣象知識培訓后再上崗工作。中國氣象局人事司副司長石曙衛表示,氣象人才需求量極大,僅縣級以上氣象部門2006年就需要1300多人,再加上與氣象相關的各服務部門,需求缺口應在萬人以上。
雖然氣象人才如此匱乏,但高校培養規模卻是不能無限放大的,因為無論是師資力量還是實驗條件都受到很大限制,招生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我國設有大氣科學專業的大學不多,以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實力最為雄厚。
從“嫦娥奔月”誕生的那天起,中國人對于太空就懷著無限的向往,甚至念念不忘入主太空。如今,從楊利偉到費俊龍、聶海勝,這個夢想越來越近。航天器不但是國力的象征,也滿載著國人對國家富強的期望。在載人航天工程中,所有的關鍵技術和關鍵設備,都是我國專家和技術人員自行開發、設計和研制的。國家對于航天業的投入可以用不遺余力來形容。如此大政策環境下,航天事業備受矚目。
而航空業對我們來說,就熟悉得多了,波音737和空中客車則是航空器的標志。坐飛機曾經是高貴的象征,如今已走入百姓家,大家在出遠門時,都愿意選擇快捷安全的飛機,中國民航業飛速發展壯大。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一段距離,機票還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消費得起的東西,我們國家也還沒有生產大型客機的能力,民航干線飛機的研制項目剛剛啟動,這意味著航空業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航空航天類專業包括飛行器設計與工程、飛行器動力工程、飛行器制造與工程、飛行器環境與生命保障工程4個專業。
第一個專業做的是飛行器的總體設計,包括外形和結構設計;第二個做的是飛行器動力裝置和動力裝置控制系統,屬于核心技術;第三個在于“制造”,對飛行器的零件加工與成型工藝、裝配工藝獨成一門;第四個是學習民用領域的熱能利用、空調、供暖等系統設計,到了研究生階段還要深入學習航空航天環境模擬與控制系統設計、航空航天生理和生命保障。
航空航天類專業的開設院校可以說都是“大腕”,北航、南航、哈工大、北理工大、西北工大、,都是響當當的,其學校牌子本身就是就業率的保證,一些民用企業很樂意高薪招納該類畢業生任研發人員,如設計沖床等高難設備。加上航空航天業發展迅猛,人才需求量大,而它的專業又非常“專”,其他專業根本不具備可替代性,就業委實可以用“無憂”來形容,各大航空航天科研院所、軍科院和航空公司,都是薪水高、地位高、技術高的“三高”好地方。以北航為例,在“神六”發射成功以后,統計出參與航空工程的北航畢業生有好幾千人。
信息積累和傳播,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基礎,廣播、電視、電話、網絡—信息已成為人類最大的資源及財富。到2020年,我國將建成全球最大的信息服務網。
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要爭取用10~15年的時間,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電子信息產業強國。目前,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灣地區、部分中西部地區四大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初步形成。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已成為世界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的一個重點投資地區。
由于電子信息產業的高調,使電子科學與技術、集成電路與集成系統、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成為長盛不衰的當紅專業,是最為人們所熟知的熱門專業,錄取分數年年居高不下。不過,分有所值,就業率高不說,廣電部門、制造各類芯片的電子行業、移動聯通電信這些通信企業都是高薪的代名詞。作為朝陽產業,蒸蒸日上,確實令人向往。
電子信息類專業開設院校非常廣,不但理工類、綜合類院校開,連文科類院校也開始涉足,局面有些魚龍混雜,報考時的甄別非常重要,一定要挑專業開設歷史長,實驗室設施夠先進的學校,才能保證學到精髓,畢竟這一行,是要靠真才實學吃飯的。
在工業化社會里,沒有任何產品離得開材料。許多新產品的開發,都依賴于材料的改進,材料是工業的基礎。中國作為一個制造業大國,一方面承接世界各地的貼牌生產,一方面致力于創造屬于自己的民族品牌,對于工業技術,不遺余力地鉆研攻克,材料專業因此備受重視,地位在不斷提高。
在中國各大城市的高新工業園中,材料專業人員都會受到特別的尊敬,他們肩負著對產品推陳出新、升級換代的重任。
材料類專業是專門研究材料的合成、結構、性能和加工應用的,按開發制造對象的類別分為冶金工程、金屬材料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4個專業。
這里面,冶金工程是一個老牌專業,著重點在于冶煉,就業傾向于大中型國企或是研究所。金屬材料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由于對象比較單一,就業率雖然差強人意,但薪水不是很高。最值得推介的是“小弟弟”—高分子材料與工程,這是一個充滿時代感的新貴專業。
它在當今社會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是研究有機及生物高分子材料的制備、結構、性能和加工應用的高新技術學科。目前所出現的許多化工制品都是高分子材料,因此它是服務于21世紀的朝陽產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生物功能材料、高性能彈性體材料、熱塑和熱固性樹脂材料、復合材料等高分子材料,都是令人驚詫的新型材料。畢業生擇業面很寬,石油、化工、輕工、醫學、食品、紡織、機械、水利、建筑、電子、交通、航空等……可以說是無孔不入。
工程力學是不引人注目的。力學既是基礎學科,又是應用學科:作為基礎學科它與數理化天地生同樣重要,是機械、土木、交通、能源、材料、儀器儀表等相關工科的基礎;作為應用學科,它幾乎與所有工科專業交叉,直接解決工科專業發展和工程實際中的力學難題。現在的工程力學專業,與時俱進,多增加了使用大型工程力學分析軟件解決實際問題以及利用計算機輔助測試系統進行工程測試和分析的學習。可以說,它亦理亦工,同時精通計算機。
學理工的人都知道,力學是現代工程技術的基礎,力學不好學,學得好的人必定能夠在工程領域中游刃有余,無論在哪一行,機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航天、船舶、水利、化工,都可以一點即通,是最為典型的“厚基礎、寬口徑”專業。
就時代而言,工程力學也是碰到了好年頭,百業俱興,各類基礎建設開展得轟轟烈烈,工程力學無論參與到建筑設計還是土木施工中都大有可為,能源采掘、船舶制造和航天器制造,也都要充分用到力學知識,力學是工科中的“萬金油”專業。
只要你愿意,可以到任何工程中去。力學的考研成功率很高,因為許多工程類專業的碩導,都特別喜歡招力學的本科生,覺得他基礎好,好教,容易成材。
文科的屬法學類:偵查學、治安學、邊防管理。在體力上相對來說要輕松得多。治安學專業從宏觀入手,在治安管理、涉外警務、安全保衛、交通管理、邊防、消防和警衛等方面都能有所作為;偵查學專業是福爾摩斯的搖籃,能夠自如應對刑事偵查、經濟案件偵查;邊防管理是公安專業中的“貴族”,專為口岸培養人才,從事出入境管理、護照證件及交通運輸工具檢查、邊防勤務,等等工作。這些工作輕松體面,備受女生青睞。
聲明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