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抓緊消除城鎮“大班額”
解讀:
中小學標準班額應為多少人?先帶大家讀讀文件了解一下,按照《城市普通中小學校校舍建設標準》《農村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中小學校建筑設計規范》要求,中小學標準班額為小學45人、初中50人。《國務院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56人及以上為大班額,66人及以上為超大班額。
為什么會出現“大班額”?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受城鎮化和城鄉教育發展不均衡等因素影響,鄉村學生向城鎮流動,造成城鎮教育資源緊張。二是一些地方教育用地、教師編制和建設資金不足,配套學校建設落實不到位。三是少數地方生源分配不合理,大量學生集中在少數熱點學校。“大班額”影響了學生身心健康,影響了教育質量的提升。
2016年,全國共有義務教育大班額45萬個,比例為12.7%,同比2015年減少了4萬個,比例降低了1.4個百分點。超大班額有14萬個,比例為4%,同比減少了3萬個,降低了1個百分點。相比2009年,大班額比例平均每年下降1個百分點以上。2016年9月,啟動實施消除大班額計劃,明確提出“到2018年基本消除超大班額,到2020年基本消除大班額”。
“大班額”問題如何破?一是各省份落實消除大班額專項規劃,按工作目標、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持續推進。二是適應常住人口發展趨勢,科學規劃城鄉義務教育布局規模。三是確保城鎮學校建設用地,統籌“十三五”期間學校建設項目,有序擴大城鎮學校學位供給。四是統籌城鄉師資配置,解決鄉村教師結構性缺員和城鎮師資不足問題。五是促進城鄉一體化均衡發展,提升薄弱學校和鄉村教育質量,適度穩定鄉村生源。
原文:
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問題
解讀:
當前,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問題受到廣泛關注。出現這一問題,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受“望子成龍”等傳統教育觀念影響;二是課后服務缺失;三是個別區域未嚴格執行小升初免試就近入學政策;四是學生存在個性化的學習需求;五是校外培訓機構裹挾家長被動參與。
解決這一問題有什么辦法?首先,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關于開展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管理專項行動的通知》,聚焦義務階段學科類培訓,排查、處置學校和各類校外培訓機構增加學生課外負擔的不良行為。其次,印發《關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規范招生入學秩序,斬斷校外培訓機構與中小學招生的聯系。此外,還將建立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長效機制,深化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教學改革,提高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緩解廣大學生和家長對校外培訓的需求。通過打好“組合拳”,基本解決人民群眾反映的義務教育階段課外負擔過重突出問題。
原文:
以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導向,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加快“雙一流”建設,支持中西部建設有特色、高水平大學。
解讀:
“雙一流”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面向“兩個百年”和“中國夢”,立足國家經濟社會需要和高等教育現狀,提出的提升我國高等教育水平、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大工程。“雙一流”建設是在我國高等教育邁入大眾化階段的新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的,突出了“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精神內涵,突出扎根中國大地辦好社會主義大學的重要使命。
2017年9月,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經國務院批準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其中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雙一流”名單確定后,三部委的工作重心將從遴選建設高校和建設學科轉換到有效推進實施上來,建設高校將從凝練學科方向、編制建設方案轉化到全面落實上來,推動“雙一流”建設健康發展。
原文:
繼續實施農村和貧困地區專項招生計劃
解讀:
2012年以來,教育部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組織實施了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的專項計劃,并結合農村和貧困地區實際,不斷調整完善政策措施,形成保障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上重點高校的長效機制。該專項計劃包括國家專項計劃、地方專項計劃、高校專項計劃三個組成部分。其中國家專項計劃主要招收集中連片特困縣和國貧縣學生,招生學校為中央部門高校和各省(區、市)所屬重點高校,實施區域為集中連片特困縣、國貧縣以及新疆南疆四地州。地方專項計劃主要招收各省(區、市)實施區域的農村學生,招生學校為各省(區、市)所屬重點高校。高校專項計劃主要招收邊遠、貧困、民族等地區縣以下優秀農村學生,招生學校為中央部門高校為主的重點高校。
上述專項計劃實施以來取得顯著成效,招生人數由1萬人增至10萬人,累計達到37萬余人,有效激發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學習動力。中國科學院組織的第三方評估顯示,專項計劃得到社會廣泛認可,高校滿意度達80%,學生滿意度達90%,地方滿意度達100%。
原文:
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
解讀:
2013年底,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啟動實施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實施范圍以中西部農村貧困地區為主,兼顧東部部分困難地區;以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為主,兼顧其他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地區、民族地區、邊境地區等貧困地區。
主要發展目標包括以下六項:
一是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室、桌椅、圖書、實驗儀器、運動場等教學設施滿足基本教學需要。
二是學校宿舍、床位、廁所、食堂、飲水等生活設施滿足基本生活需要。
三是留守兒童學習和寄宿需要得到基本滿足,村小學和教學點能夠正常運轉。
四是縣鎮超大班額現象基本消除,逐步做到小學班額不超過45人、初中班額不超過50人。
五是教師配置趨于合理,數量、素質和結構基本適應教育教學需要。
六是小學輟學率努力控制在0.6%以下,初中輟學率努力控制在1.8%以下。
截至目前,中央財政累計投入專項資金1620億元,帶動地方投入3000多億元,全國新建、改擴建校舍1.93億平方米,分別完成五年規劃任務的92%和90%,提前一年完成2018年目標任務,全國31萬所義務教育學校(含教學點)“20條底線要求”綜合達標率為94%,有力推動了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
原文:
提高鄉村教師待遇
解讀:
農村義務教育是我國義務教育的重中之重。提升我國義務教育整體質量和水平,必須首先發展好農村義務教育,重點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關鍵是穩定和吸引優秀人才到農村任教。但長期以來,由于工作任務繁重、工作生活條件艱苦、工資待遇偏低等原因,農村教師的職業吸引力明顯不足,農村義務教育師資嚴重缺乏。
為改善鄉村教師待遇,鼓勵更多的教師投入到農村義務教育中,2013年,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落實2013年中央1號文件要求對在連片特困地區工作的鄉村教師給予生活補助的通知》,對在全國22個省份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學校和教學點工作的鄉村教師給予生活補助,按照“地方自主實施、中央綜合獎補”的原則,所需資金由地方財政承擔,中央財政給予獎補。
政策實施以來,鄉村教師生活補助覆蓋面逐年擴大,補助標準逐年提高。截至2017年底,全國22個實施省份的708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已實現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全覆蓋,中央財政累計核撥綜合獎補資金112.1億元,占地方資金投入的92%,惠及130多萬名鄉村教師。
下一步,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精神,推動各地保持連片特困地區縣鄉村教師補助全覆蓋的良好趨勢,多措并舉,不斷改善鄉村教師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