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工智能不斷刷新我們的想象極限,有人開始預測:未來三十年內,哪些行業的工作人員可能會被人工智能取代,教師位列其中,而且位置相當靠前。
上周六,在杭州首屆未來教育家論壇上,與會的全省各地500多位中學校長及教師,也著重探討了人工智能這個問題。
甚至有機構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人機教育大戰”,結果,你猜得到嗎?經驗豐富的老師完敗給了智能機器人。
不過,也別擔心教師這個職業真的會就此消失。杭二中校長尚可就認為,這個實驗只是證明了,機器人通過大數據,幫助孩子增強了考試能力。而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方面,教師的功能是不可被替代的。
教育界“人機大戰”機器人完勝
教師這個職業真要消失了嗎?
最近,國內一家人工智能教育機構做了一個實驗——找來78名初中生,3名老師,和1名智能機器人,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人機大戰”。這場真人與人工智能的教學水平較量,歷時4天,對初中數學做針對性和集中性教學輔導。學生被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老師在對照組進行真人授課,實驗組學生則完全使用智能機器人進行學習,比賽是通過前測和后測來比較兩組學生的學習效果。
據了解,授課的3位老師平均教齡17年,都是業內的特級名師,獲得過的獎勵包括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數學優質課一等獎等等。然而,人機大戰的結果卻顯示:智能機器人全面碾壓真人教學,在最核心的平均提分上以36.13分(機器教學)完勝26.18分(真人教學)。
“機器人打敗了教師,未來教師會消失嗎?”論壇上,杭二中校長尚可提出的這個問題,讓整個會場一下子安靜了下來。
尚可認為,雖然這場比賽機器人贏了,但并不能證明機器人的教學水平一定比真人好,只能說在機器人的幫助下,學生的考試能力增強了。因為機器人能夠通過大數據,對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進行及時評價,更清楚其知識欠缺點所在,使補習更到位。然而,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包括學習能力、批判性思維、創造力和想象力等,目前機器人還辦不到。
他說:“我們的教育,不僅僅是教學,還應該是精神的提升、人格的引領、情感的熏陶、智慧的啟迪和價值的引領。所以,未來不是不需要教師了,而是對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用互聯網教學系統等數字化工具,改變教學的時間與空間。又比如,在信息技術時代,重新定義學校、定義教育。”
“智慧教育”
已是浙江的一種教育新形態
在教育人工智能化方面,浙江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浙江省教育技術中心主任施建國透露說,浙江省基礎教育信息化綜合指數目前居全國之首。
“智慧教育”已是浙江中小學的一種新的教育形態,不僅推動了課程實施與提升,改變教育供給方式,提高教師專業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習者認知水平,增強學生內生動力,推動教育精準管理。簡單說,就是我省有越來越多學生能應用人工智能等技術獲取“成功、幸福與發展”。
施建國現場舉了幾個例子。比如浙江正在進行的新高考改革,選考科目是“7選3”,就意味著有35種選考組合,高中必須開展選課走班,打破原來行政班的界限。現在無論是排課表,還是上課點名,都要借助信息技術。
而在此基礎上推進的高中課程改革,也同樣需要技術支持。像茅盾中學就建了地理分解創新實驗室,由地球、地質地貌室、水文、氣象、土壤室、人文地理室等部分組成,把地理信息系統、遙感、全球定位系統和數字地球技術列為教學內容。
“以學生為主體、以興趣為導向、以選擇為趨勢構建互聯網時代的教育。”施建國總結說,“實行差異化教學、促進每個孩子揚長避短,是技術支撐教育變革的根本歸屬。當然,技術變革教育,也要避免做知識教育的附庸,把原來的‘人灌’變成‘機灌’。”
杭州丁蘭實驗中學校長趙駸(qīn)提供的一個事例更有說服力:她所在的學校,是一所生源很普通的公辦初中。2016年9月,學校引進學海智通云“電子書包”,開展實驗教學,教學效率與學生成績均得到大幅度提升。今年初三全市統測,該校成績進入全市前三分之一。另外,該校學生的中考成績也首次超過了杭州市平均分。
“我看好信息技術給學校、給教育帶來的推動。”趙校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