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都不能少:“不讓任何孩子因貧困失學”
家住湖南桃源縣某村的小珉(化名)今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中南大學 ,可因家人患病,經濟十分困難,學費沒有著落。幾天后,中南大學的老師們驅車數百公里敲開了小敏的家門,把2000元特困補助金和一摞沉甸甸的書籍送到了小珉手中。
張龍(化名)是云南大學2017級新生,由于從小罹患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無法站立行走。學校為他準備了一間特殊宿舍:不同于其他宿舍的高低床,這里兩張床都是下鋪。為了方便張龍的父親陪讀,學校還計劃為他在校內安排一份工作。
今年夏季,湖南遭遇特大洪災侵襲。記者到訪時,湘潭大學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羅兆祥正在仔細核對受災貧困生名單,準備從中挑選出最困難的學生,開學就向他們發放補助。
東、中、西部各高校貧困生迎新各有“絕招”:中國海洋大學設立了家庭困難學生“綠色通道”,還準備了“愛心大禮包”,里面有夏涼被、臺燈、u盤等;湖南大學組織了2017級家庭經濟困難新生普查;中南大學、云南民族大學今年暑假派出多支隊伍,赴青海、西藏、新疆、四川、貴州等地進行特困學生家訪……
不少學校都實現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100%覆蓋。中南大學學生工作部部長余文武、湘潭大學學生工作部部長陳幸華都說:“我們絕不會讓任何孩子因貧困失學,一個都不能少。”
難題待解:“蓋章貧困”“人財皆渴”
盡管貧困新生幫扶工作在各地有條不紊地進行,但記者走訪中卻依然發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蓋章貧困”:貧困生識別工作不精準
“有的學生,談異地戀坐飛機頻率就像打車,卻拿著貧困證明,領了4年特困補助。”一所985高校的輔導員向記者介紹。“蓋章貧困”是采訪中反映最集中、最突出的問題。一位學工部長告訴記者,在一些村、鄉、社區、街道開貧困證明操作不規范,識別不嚴謹。
——“人財皆渴”:部分高校資助財政壓力大、人手不足
記者了解到,985、211等高校經費相對充足,但部分地方院校資金緊張。云南民族大學貧困學生占總人數60%左右,學生處副處長楊黎雀說,雖然各級投入了大量資金用于學生資助,仍有些捉襟見肘。
人手不足是另一個困難。以中部一所高校為例,一周內要完成2000多名貧困新生提交的家庭材料的嚴格審核,但僅由1-2名工作人員負責。
幫扶升級:要精準還要溫暖
“經濟在發展,理念也在變。我們的資助幫扶不僅要發錢發物,還要精準、要溫暖。”余文武一句話,道出不少高校學工部負責人、輔導員及貧困大學生們的心聲。
——規范貧困證明,嚴把貧困識別“第一關”。受訪的所有高校工作人員均建議對生源地民政部門加強引導及監督,讓貧困證明的開具更嚴謹、更規范。
事實上,為了制約“蓋個章就貧困”現象,云南、湖南等地一些高校制定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辦法》,為貧困生家庭情況設置了從學校、到學院年級、再到班級的審核認定機制,并要求進行公示和動態管理。
——打通建檔立卡貧困戶數據與高校貧困生庫數據。余文武等人建議,將建檔立卡貧困戶數據與高校貧困生庫數據打通,“國家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認定數據對高校很有參考價值。精準資助,首先就是精準識別。”
陳幸華說,對于家庭確實比較困難的非建檔立卡家庭,地方政府和行政部門也應進一步暢通貧困證明的辦理渠道,“既不能隨意開證明,也不能僵化地一刀切。”
——溫暖幫扶,保護學生隱私及自尊。不少高校工作者強調,要特別注意避免貧困大學生產生被利用、被施舍的感受,更不能成為宣傳道具。
“‘98’后大學新生今年入學了。這些孩子更有個性、自尊心特別強。這對我們的資助幫扶提出了新的要求。”余文武說,中南大學設立了貧困生勤工助學“雷鋒崗”,在幫助他人的愛心崗位上,既可以貼補生活,又可以學會自強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