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被實習面試單位拒之門外,閆姣開始慌了。
就讀于西北師范大學2014級新聞專業,今年過完春節,21歲的閆姣就來到北京找媒體實習。
到北京一周過去了,同班同學都已陸續找到實習單位,閆姣還是一無所獲。“有些單位不要實習生,連門都進不去。”閆姣回憶,找實習單位時不止一次被拒之門外。后來,她嘗試通過打電話、發簡歷等辦法聯系,終于在一家市屬媒體獲得面試資格,之后順利實習。
“北上廣平臺大,機會多,更有鍛煉價值,表現好還有機會入職。”在甘肅高校,近年來有部分專業學生更愿意去北上廣實習。和閆姣一樣,從找實習單位開始,這些來自西部的大學生就開始了和北上廣的“親密接觸”,也經歷著各種酸甜苦辣。
初生牛犢不怕虎
“午飯基本是在去地鐵的路上用面包解決。”蘭州財經大學新聞專業的李樂大三開始就去了北京,為了趕一場場面試,她幾乎沒有時間吃午飯。
起初想找媒體單位,但競爭太激烈,試投很多簡歷都無果。李樂及時調整“戰術”,不再把實習單位局限于媒體,也向攜程旅行、新東方等企業投簡歷。
在北京面試的奔波令她難忘。“早上在朝陽區,下午可能要去昌平、大興比較偏的地方,感覺一直在趕路”。李樂的包里隨時備有面包。
西北師范大學新聞系學生江源對財經新聞情有獨鐘,實習時他選擇南下廣州。沒人介紹,只能靠自薦,江源一次次混過保安檢查,到廣州的財經類媒體詢問,使出渾身解數。一個星期后,他終于被一家財經媒體的采編部錄用。
“當時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回想起自己找實習單位的經歷,江源不禁為自己的拼勁兒感動。
“傳媒業發達,也更有活力,我希望去有新鮮感的地方。”西北師范大學大三學生易子晴選擇去上海實習,進入崗位后,她也面臨諸多挑戰。
剛進入上海一家廣告公司時,易子晴主要負責微信文章的排版編輯、數據收集和一些翻譯工作。“對品牌內涵和用戶要求理解不到位,開始工作不好上手。”剛入職時,雖有同事幫助,但易子睛還是會經常加班到很晚。
易子睛從2月底開始實習,3月又加上了微博推廣的任務。微博推廣商品用詞精致、嚴謹,這對易子睛是個不小的挑戰。
“不能全是硬邦邦的詞匯,要想方設法和消費者建立聯系。”易子睛負責一個主打少女風格的法國洗發水的推廣,每次寫軟文,她都要尋找與產品相關的事件。“可以是電影,也可以是新近發生的熱點事件,想‘梗’、找聯系是最難的地方,每天在回家的地鐵上都在苦思冥想。”
在北京,李樂則面臨另一番“困苦”。
只身一人來到北京,是因為李樂想到媒體發達的地方開闊眼界,學到在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同時也是為以后考研做準備,“通過實習找到自己以后的發展方向”。
她最終選擇去一家知名教育培訓機構實習,擔任教學助理和新媒體運營工作,輔助老師日常教學、運營策劃教學活動、運營微信公眾號,以及和家長互動,組織線上活動推廣。
“走出課堂會發現,實踐跟課本的差距的確很大。”開始實習后,李樂也會經常碰壁。他還記得,在一次組織學生答題闖關的活動中,需要后期撰寫微信公眾號推廣文章,可她參加活動時沉浸其中,導致后期寫稿子無處下手。
“工作后不像在學校,要為每一件事負責。”實習期間,李樂曾把課程表做錯,影響了老師教學,受到嚴厲批評;有時幫老師做課件,沒有確認就發送給老師,老師收到的是亂碼,影響了上課進度。
“一犯錯,就會影響他人的工作,北京職場時間都很緊張,的確很愧疚。”每次犯錯,在回去的地鐵上,李樂都很沮喪,一遍遍告誡自己,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
就讀于甘肅政法學院大四的李曉陽,現在在北京一家內容創業公司實習。非名校出身的她,“只有通過不斷積累實習經驗,為以后謀取更好的出路”。
剛到單位時,李曉陽被安排去做并不擅長的文字工作,因為不了解,寫文章之前要翻閱很多相關的文章,覺得很枯燥。
“公司對稿件要求高,得有自己的風格,剛開始覺得很有挑戰。”但李曉陽肯下功夫,一遍一遍地琢磨后,慢慢有了感覺。在她看來,善于溝通和請教很重要,“很多收獲來自編輯老師的細心指點”。
在廣州,江源也有很多困惑。身邊不乏名校實習生,很多人都好奇他為啥要從西北千里迢迢去實習,每次遇到好奇的小伙伴,他都會說“為了來南方看看”。
財經新聞有一定的門檻,常常需要收集大量的數據和資料。財經專業知識的缺乏,也是江源面臨的挑戰。為此,他只能抓緊時間“惡補”。
“在西部,覺得財經離生活很遠,到廣州實習后,才體會到財經和每個人聯系如此緊密。”江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