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有沒有成功銷售的案例?”“項目聚焦點在哪里?”“產品計劃售價是多少?”……5月9日,在第二屆“匯創青春”上海大學生文化創意作品展示“互聯網+文化創意類”決賽上,由上海財經大學組織的現場答辯“硝煙四起”。
有的“創業者”吐著舌頭勉強回答評委一個問題,有的“創業者”則在做公益還是做商業之間糾結了起來,還有的“創業者”干脆全程只談自己的設計能力,只字不提“打算干什么”。
沒有關系,這本來就是上海財經大學和上海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給大學生們提供的一個機會——做成什么樣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學生們有沒有基本的創業思路。
據了解,“匯創青春”是上海市文教結合三年行動計劃(2016年~2018年)重點打造的項目平臺,由市教衛黨委、市教委主辦,旨在以文化創意為突破口,推進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和“設計之都”建設,營造全市文化創新和創意產業發展的生態環境,搭建校園創新創意與文化產業園區對接的橋梁,打通“學生作品-孵化產品-商品”的轉化鏈條,服務學生就業創業。
今年的比賽賦予文創更廣泛的定義——除了一些看似小打小鬧的創意設計類項目外,一些與大健康、青年社區等相關的項目,也被納入進來。
比如上海中醫藥大學團隊的中醫健康管理普惠工具團隊,創始人將兒童、青年女性、中老年人作為目標人群,想要結合國家中醫走出去戰略,干一番大事業。學生們的想法是,為兒童保健、青年女性痛經、中老年人保養提供專業的咨詢建議,以增加用戶群,之后再談收益。
“我認為你們要有聚焦,比如就聚焦在小兒健康領域,用戶群就是1~6歲的孩子家長,可以提供小兒上門推拿預約服務。先把一個閉環做完整,再去開拓女性痛經、中老年人等問題。”上海財經大學創業學院常務副院長劉志陽直擊要害,“沒有一個垂直的聚焦,你能累積幾個用戶?你知道痛經女性和中老年人在哪里?他們為什么一定要安裝你的App?”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在互聯網的作用下,文創產業越來越有“看點”,也成為大學生們創業的熱點領域。今年,“互聯網+文化創意類”大賽參與院校達30余所,共計212支項目團隊報名參與,30支團隊進入決賽環節,涌現出了“漢語詩歌”“青租界”“快樂小鴨”等一批優秀的學生創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