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省建湖縣堅持以“三通兩平臺”建設為抓手,深入推進“智慧校園”“科技校園”和“書香校園”建設,努力構建網絡智能化下的現代教育體系。繼2014年成功創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后,今年建湖教育發展又有了新目標——創建江蘇省教育現代化先進縣,日前已吹響“沖鋒號”。本期走進建湖縣,關注其教育信息化助推現代化建設之路。
恐龍、白雪公主、超人、變形金剛……孩子們盯著神奇的3D打印機,眼看著紅色的塑料線從打印機入口經過高溫擠壓,變成一根線條,然后不斷疊加……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動畫模型就這樣被“打印”出來了。
這是今年春季開學在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實驗小學南校區上演的一幕。學校里,3D打印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孩子們用3D打印機把“想象”變為“現實”。而這也是建湖縣教育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2月9日,建湖縣教育局召開全縣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開學工作會議,創建“江蘇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的工作在此提上議程,這場“創先”的動員大會在建湖教育界引起不小的震動。
當天,縣教育局組織全縣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共同學習最新修訂的《江蘇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市、區)督導驗收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并對照《方案》標準找差距、定目標,探討創建教育現代化先進縣的方案。
近年來,建湖縣教育局深入推進“智慧校園”“科技校園”和“書香校園”建設,努力構建網絡智能化下的現代教育體系,大力推廣“互聯網+教育”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讓每個孩子都從信息化教學中受益。
以人為本,升級教師現代化教育理念
2016年,建湖縣全年硬件設備投入資金1400多萬元,為全縣中小學增設計算機、教學多媒體,新建錄播教室等,生機比、師機比達省裝備I類標準。
目前,縣城60%學校的教學、辦公和學生活動場所,均實現可管理的無線網絡覆蓋,教師能隨時隨地共享網絡資源。2015年,縣教育局投入近90萬元,將全縣中心小學和中心初中主干帶寬從10M升級至100M。安裝了視頻點播、電子備課和教務管理等軟件系統,通過網絡培訓平臺和備課平臺,構建覆蓋城鄉一體的“云教研”體系,組織網上名師課堂展播等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在縣政府的支持下,“E教E學平臺”和“英語網上學習平臺”落地建湖。“網絡自主學習系統,為全縣學生提供了多渠道課外學習途徑,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綜合運用能力。”建湖縣教育局局長彭光紅表示,“英語網上學習平臺”對于提升英語學科的教學質量,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均衡等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教育現代化絕對不只是校舍、設備的現代化,更重要的是教育工作者教育觀念的現代化。
在創建江蘇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工作啟動后,建湖縣教育局提出了“四重”理念,要求全縣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努力做到“重理念、重管理、重應用、重特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彭光紅介紹,“重理念”,教育一線的帶頭人,其教育思想觀念要先進、科學,教育思路要清晰,堅持教育發展標準化、均衡化、信息化、多樣化、優質化;“重管理”,要實現教育管理制度化、精細化、人性化;“重應用”,將現代教育理念和手段應用到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學中,形成先進的現代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模式;“重特色”,要在教育教學等方面深入挖掘本校特色,打造教育品牌。
今年,建湖縣將陸續開展創建省級重點職校、特殊教育實現九年一貫制教育、改善民辦幼兒園環境、加強對外國際交流等工作,進一步加大投入、強化責任,強力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工作。在師資隊伍建設上,建湖縣教育局出臺了教師學歷進修的激勵措施,通過補助獎勵的形式,教師整體的學歷水平逐步得到提升。在學校“名教師”的打造上,加大教師培訓經費投入,每年在教師隊伍中培養一批名教師,送到省、市培訓機構進修。
創建教育現代化先進縣,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更要不斷提升建湖教育在理念、管理、特色等方面的軟實力,這將更有利于建湖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需要廣大建湖百姓的參與和支持,給孩子們營造一個更好的讀書環境。
典型輻射,推進智慧校園建設步伐
“充分挖掘城市特色、歷史沿革、旅游商務等資源,加快互聯網、物聯網、電信網、廣電網、無線寬帶網等網絡的深度推廣,建設覆蓋交通、醫療、教育、文化和社會保障等領域的智慧應用體系,實現城市智慧化、數字化。”建湖縣縣長薛盛堂強調。
“十二五”以來,學校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前沿信息技術手段,加快智慧校園建設。以建湖實小南校區為例,該校區智能化建設項目投資1000多萬元,達到省定I類標準。信息化教學設施滿足了現行教育教學的需求。
在智慧課堂建設方面,學校依托現有校園網、互聯網,建立實時、高畫質智能錄播系統,用于各級各類共享課程、教師課堂教學評價、專業資源庫建設、精品課程資源建設、資源平臺建設等,加快推進學科建設,構建公平開放、互聯互動、智能高效的智慧課堂教學環境。該校還建立了網上學習平臺,引進“英語人人通”學習系統,為全縣中小學開設第二學習課堂,使優質教育資源輻射面進一步擴大。
建湖實小南校區校長陳志剛認為,基于信息化手段,優質資源覆蓋面得以擴大,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城鄉、區域、校際差距。相距千里的學校能共同觸摸同一堂課的脈搏,彼此貼得更近、更緊。這也是互聯網教育的魅力所在。
從2015年初開始,建湖縣積極參與“智慧校園”創建工作,在去年首批成功創建14個鹽城市“智慧校園”的基礎上,分期對中小學信息化推進工作進行量化考核評比,促進基礎教育信息化整體推進。
2016年,建湖縣在教育信息化硬件設備上又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部分學校的教學、辦公和學生活動場所均實現了可管理的無線網絡覆蓋。目前,全縣還涌現出上岡高中“校園一卡通”工程、實驗小學“電子書包”工程和第二實驗小學“電腦老師教書法”等多個建設應用優秀案例。
另外,“建湖智慧教育云平臺”由統一的基礎數據平臺及各個業務應用系統組成,包含教育OA辦公、電子備課、教務、評價、督導等8大平臺。通過使用該平臺及利用網絡、移動、物聯、大數據分析等先進技術,優化了學校的內部管理,促進了教師業務發展、學生成長、家校的良好互動,實現了學校教育信息化、決策科學化和管理規范化,有力地促進了建湖教育信息化發展。
注重內涵,提高教育信息化隊伍素養
教師的智慧不在于教,而在于讓學生智慧地學。建湖縣教育局通過開展電子白板培訓、課件制作培訓、網絡培訓等活動,不斷加強電教、教師及管理維護“三支隊伍”的信息化業務培訓,初步達到“領導懂、骨干精、全員會”的目的,基本實現“堂堂用”的目標。近兩年,在全系統培訓人員達1000余人次,培訓覆蓋率達100%。
除此之外,全縣大力推進“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截至去年底,全縣共有2159名教師報名參加,網上曬課1766節。同時,定期組織開展電教論文、多媒體課件、電教課、課題研究、優秀教學設計等評選活動,加強學校上傳資源的質量和交流共享,保證資源的下載和評論量。
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時,建湖縣按照“科學規劃,協作開發,有序引進,有機整合,有效利用”的原則,科學整合網絡資源。
一是用好各級教育云計算服務平臺資源。立足建湖、面向全省,用好省、市、縣各級教育云計算服務平臺,合作開發優質數字教育資源,著力建設學科齊全、具有建湖特色的教育信息化資源庫,并積極推動優質教育資源進社區、進家庭,為社會提供數字化學習資源。
二是盤活教師、學生、家長等教育資源。充分利用校訊通、微信、QQ等載體,第一時間發布學校、師生的相關信息,建立和諧的家校關系,共同幫助學生成長。
三是形成教育教學資源更新長效機制。建立先進的電子備課系統和豐富的學習資源庫,完善優質教育資源質量檢測和評價制度。截至去年底,全縣中小學教師已上傳教學資源5萬余件,教育公共服務平臺訪問次數近百萬人次。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教育真正進入了一場基于信息化技術的偉大變革之中,創造了跨時空的生活和學習方式,使知識獲取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下一步,建湖縣將緊緊圍繞“規劃引領、統籌安排、鞏固成果、突出應用”的方針,深化“三通兩平臺”建設,推動信息技術在教學與管理中的深度應用,以應用促融合,以融合促創新,推動教育思想和理念的轉變;著力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應用水平,更好地服務師生信息素養的提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形成與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相適應的建湖智慧教育體系,不斷推動建湖縣教育信息化工作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