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6年4月以來,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本科教育“何去何從”的消息屢屢牽動校內外多方神經。
2017年1月21日,山東媒體半島都市報官方微信公號上的一篇報道稱,中國社會科學院將在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以下簡稱“中青院”)的基礎上成立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并將在青島建設校區。
在被多家媒體轉載后,這篇題為《中國社科院大學青島校區將落地李滄世園會!以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為基礎招本科生!》的報道在微信公號上被刪除。
2月3日上午,中青院校辦一名值班人員表示,學校正處于放假狀態,需要等開學才能做出正式答復。“目前更多的說法還是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那邊。”他表示,(改革方案)學校還在討論中。
次日,中青院黨委宣傳部工作人員在電話中,同樣以學校正在放假、目前不掌握有關此事的任何信息,回復采訪。
與此同時,從中青院相關人士處獲悉,今年1月10日,學校召開教代會,向與會教師代表介紹了有關中青院深化改革的五個方案。方案一即包括中青院與某科研機構合并成立新大學等內容。
上述相關人士透露,盡管教代會所發材料上并未明確某科研機構的名字,但與會教師代表大概知道是指中國社科院,“所以很多與會教師代表在發言的時候就直接說成社科院”。
據了解,教代會后,中青院各系又召開傳達會,校方表示,會根據教代會討論意見做修改后,將具體改革方案上報至團中央。之后,中青院校方再無方案的進展情況向學校教師披露。
中青院是在1948年創建的中央團校基礎上于1985年12月命名組建,是共青團中央直屬的唯一一所普通高等學校,由教育部和共青團中央共建。
中青院命名組建后,與中央團校兩塊牌子、一套機構,承擔普通高等教育和共青團干部培訓的雙重職能,歷任校長均由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兼任。
停辦本科疑云
去年4月21日,中青院召開中層干部會議,傳達團中央機關改革動員會精神。
發表在中青院官網上的報道稱,學校正在按照團中央書記處的統一部署,認真落實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精神,主動適應共青團改革對學校建設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著手研究學校深化改革的方案。
在干部會上,學校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校長王新清強調,學校改革方案制定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意見、建議和假設”,“不能因此擾亂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全體教職工要做好教書育人本職工作”。
去年4月22日,財新網發表報道《群團改革新動向 中青院或將撤銷本科》。
該報道稱,多個獨立消息源透露,共青團中央及其直屬單位中青院或將決定:逐步停辦該校現有的本科教育,專注培訓群團干部,與中央黨校的職能類似。在此報道刊發一周前,中青院或將撤除本科的消息開始在校友群流傳,還有教師稱已收到通知,要求“停止招生,教師進人凍結”。
中青院要停辦本科教育?
盡管去年4月8日,中青院招生辦按計劃發布了該年度的招生方案。但上述沒有任何官方回應的消息,仍然“一石激起千層浪”。
去年4月23日,一個名為“小昆玉河”的公號在微信注冊,連續發表30余篇文章討論中青院停辦本科教育一事,或表達反對意見和理由,或為中青院深化改革出謀劃策。
中青院坐落昆玉河畔,以“小昆玉河”為名,本身已暗示了公號“維護者”的意圖。這一公號也被中青院部分教師稱為“護校公眾號”。
化名“M老師”的教師在公號上寫道:雖然這個本科停招的消息至今為止還沒有得到校方認可,但是已經對學校聲譽、未來生源,以及全體師生和校友的感情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化名“L老師”的教師則寫道:中青院本科招生30年來,在全國形成良好的品牌效應,培養了無數優秀的畢業生,而且在本科教育評估中獲得優秀,從這個角度講,中青院是一所優秀的大學,一旦輕易停止,造成的各方面損失實在遺憾且無法挽回。
不過,其后中青院正常完成了2016年度的本科招生工作。當年9月1日上午,中國青年政治學院舉行了2016級新生開學典禮。
五個改革方案
2017年1月10日,中青院召開教師代表大會,介紹學校改革方案。多名與會教師回憶了相關情況。
一位與會教師回憶,代表們對方案提出補充修改意見,進行小組討論,討論結果由主席團匯總后,學校黨委和主席團根據大多數代表的意見選擇方案上報團中央。
大會印發的材料上專門打印了教代會代表的名字,在下午大會結束后又逐一將材料收回。
據上述與會教師講述,學校常務副校長王新清在會上談到,中青院改革是團中央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根據教師代表建議對方案細化考慮。校領導還反復強調,要求教師代表不以任何形式向校外發布信息,對于造成惡劣影響的要進行問責。
教代會公布了五個改革方案。方案一是將中青院與某科研機構合并成立新大學,并詳細闡述了中央團校下一步如何擴大發展;方案二是中青院與某985高校合作;方案三是削減本科規模但不裁撤;方案四是團校分離,中青院劃歸教育部,現校址歸屬由中央裁定,另一方遷出再找新址;方案五是徹底裁撤本科,并設三年過渡期,即等2016級本科生順利畢業。
據另一位與會教師講述,校領導在介紹方案時表示,方案一優于方案二的一點在于,方案二中的某985高校只愿接收中青院部分教師,而方案一則可能將原中青院本科的教師成建制轉入新大學。
兩位與會教師回憶,在總結發言時,學校黨委書記倪邦文還談到,如果第一方案報批,學校就要進入為期三年的過渡期,過渡期內人事凍結(這一說法并未體現在教代會所發的書面材料上)。盡管教代會所發材料上并未明確某科研機構的名字,但與會教師代表大概知道是指中國社科院,“所以很多與會代表在發言的時候就直接說成社科院”。
據上述兩位與會教師回憶,1月13日,中青院各系又開會傳達改革方案,校方表示會根據教代會討論意見做修改后將具體改革方案上報至團中央。之后,中青院校方再無方案的進展情況向學校教師披露。
是否并入中國社科院大學
直到1月下旬,中青院教師在媒體上看到了中國社科院大學的新聞。
1月21日,山東媒體半島都市報官方微信公號發表題為《中國社科院大學青島校區將落地李滄世園會!以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為基礎招本科生!》的報道,并被多家媒體轉載。
該報道稱,中國社會科學院將在中青院的基礎上成立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并將在青島建設校區。
該報道引述青島政務網政府信箱的官方回復信息:青島已與中國社科院大學于2017年1月7日在北京簽署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共同在青島建設“青島校區”,開展全日制本科及研究生以上層次人才培養,并培養外國留學生;合作共建“青島研究院”等。
隨后,該微信公號上的這篇報道很快被刪除。青島政務網政府信箱的回復內容也被修改為:根據協議,雙方將共同合作共建研究院,圍繞國家戰略和青島市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進行研究等。
從網絡上知道這些消息后,一些樂觀的教師認為,學校主體應該仍在位于北京良鄉的社科院研究生院主校區;而一些悲觀的教師則預測,可能會被安排到青島去上課。
另一位與會教師表示,除了參加教代會的教師代表,并沒有學校其他教師公開表示看到過第一方案的原文,也不知道學校最終提交到團中央的方案經過了怎樣的修改。
這位教師認為,目前學校教師擔心的一是校址問題:如果和中國社科院大學“合并”,位于北京西三環的校區就會留給中央團校,而原址辦學是很多教師最重要的訴求。現下社科院研究生院只有一個良鄉主校區,兩校“合并”后或很難全部容納,這時傳出的中國社科院大學設青島校區的事情就讓教師們感到擔心。
另一問題則是編制。
另據一位與會教師介紹,第一方案還規定,中青院在轉出300多教職工的同時只轉出166個編制,166人之外其他教師的編制則需要接收單位解決。
中青院校辦:還在討論
從1985年12月正式組建,中青院已過而立之年。
據該校官網介紹,目前,學校已建立起包括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學生教育、繼續教育和團干部培訓等在內的多形式、多層次的教育格局。
學校設有中國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少年工作系、社會工作學院、法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新聞傳播學院、公共管理系、中國語言文學系、外國語言文學系等9個教學院系,文化基礎部、外語教學研究中心、計算機教學與應用中心、體育教學中心等4個教學中心(部),中央團校教育培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國際教育交流學院等3個教育培訓機構。
從2016年4月停辦本科教育的消息傳出后,中青院校方未曾直接公開辟謠。
但在2016年4月29日,中青院曾召開中層干部會議,黨委書記倪邦文通報,學校將對各方的意向性思路作進一步的研究論證,再形成方案,這將是一個較長的過程。
“方案形成后,將按照相關程序公開征求意見建議,最終由學校黨委討論決定并上報。”
倪邦文還在會上談到,希望通過正常渠道,積極為改革建言獻策,不允許通過非組織行為和途徑散播一些不實信息,對社會輿論造成誤導從而影響甚至敗壞學校聲譽。對于因此造成惡劣影響的行為,要進行問責。
此番青島媒體披露中國社科院大學的消息時,正值中青院放寒假期間。
2月3日上午,中青院校辦一名值班人員表示,學校正處于放假狀態,因此需要等開學才能做出正式答復。“目前更多的說法還是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那邊。”他表示,(改革方案)學校還在討論中。
次日,中青院黨委宣傳部工作人員在電話中同樣以學校正在放假、目前不掌握有關此事的任何信息作為回復。
2月5日,中國社科院辦公廳聯絡處工作人員稱半島都市報前述報道“不屬實”,目前還未接到關于此事的對外發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