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機制創新。建立“學生—專業教師—學院—學校”四位一體聯動機制,促進學生教育“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無縫鏈接,實現本科生社會實踐活動全覆蓋,創新實踐育人新機制。通過品牌化培育、項目化配置、信息化支撐、社會化運作,完善學生社會實踐項目申報、評審、實施、總結等運行體系。通過實施重點團隊和專項計劃資助,組織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參與形式多樣的“三下鄉”實踐活動,堅定學生理想信念、錘煉高尚品格、服務基層發展。
強化活動指導。實行社會實踐“雙導師制”,思想政治理論設計導師與社會實踐指導教師分別在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全程服務、并行指導,實現理論與實踐銜接。每年參與指導社會實踐的教師超過1000人。加強社會實踐前期宣傳與后期總結,豐富和完善優秀社會實踐成果資源庫,舉辦校院兩級社會實踐指導動員大會和優秀社會實踐成果交流會,實現師生社會實踐全程化服務、精細化指導和信息化共享。
凝聚育人合力。學校團委牽頭,教務、學工、研工等多部門聯動,以“全員參與,全程跟進,分類指導,整體提高”為原則,健全社會實踐體系,搭建實踐平臺,建設實踐基地,建立社會實踐長效機制。充分調動校友和社會資源,推動校地、校企合作,依托遍布全國各地的230余個社會實踐基地開展實踐,加強過程指導,提升大學生社會實踐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