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機制驅動。構建通識教育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工程訓練課程四位一體的工程教育課程體系。增加企業實踐課程,形成“基礎+綜合+創新”階梯式實驗體系,建立雙師導師制,將企業學習階段的各門課程、實踐環節納入到學校的教學建設、質量評價體系。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目標,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等教學方式。在教學中,將理論課程和實驗課程打通授課,增強授課效果。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強化自主學習、自主設計、自主管理、主動實踐的自覺性,著力推動“基于工程實際”、“基于問題”、“基于項目”、“基于案例”的學習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學習參加科研技能短訓班、實踐性的學科競賽,參加學科俱樂部,完成綜合性的代表性作品。
校企融合聯動。零距離企業情景模擬,豐富校企合作內容。通過與企業交流碰撞,促進學生融入行業、融入專業、融入社會,充分發揮出社會資源在學生成長成才方面的參與和影響作用。細化校企合作,實現學生生涯全覆蓋。以企業實踐教學基地為平臺,開發與專業緊密結合的實踐課程,增加了企業學習實踐部分,制定校企合作培養計劃,由企業與學校合作共同完成。廣泛搭建合作平臺,積極籌措資源。學校通過與企業聯合共建基地、實驗室等平臺,讓更多學子參與進來。
國際合作推動。積極開展聯合培養。學校積極加強與國外高校及科研院所交流合作,擴展學生的國際視野。聯合培養項目涉及環境工程、測繪工程、電子信息等絕大多數工程類學科領域。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辦學。學校積極引進、優化先進的課程體系,實現教學內容與國際接軌,營造國際化的培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