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關乎民族的未來,信息化是社會進步的象征。兩者相結合的教育信息化,自然成為當下矚目的對象。
從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進入中國后開始提出,到被列入“十三五”教育現代化重大工程,中國教育信息化一直在路上。尤其在“十二五”時期,以“三通兩平臺”為主要標志,我國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近日,聯想集團宣布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全新發力,通過軟硬件結合的模式,整合優質教育資源,為廣大中小學生和家長提供一體化教育解決方案,這就是一次“順勢而為”。
一直以來,推進教育信息化的困難和問題比較突出。一方面,靠國家“自上而下”地推著走,教育界難以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的革命性影響;另一方面,社會力量的施展空間受到限制,參與積極性不高。
今年6月,《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創新發展的中國特色教育信息化發展之路。毫無疑問,這條路子,需要包括政府、企業在內的各方一道,共同蹚出來。政府主導頂層設計和制度保障,把握教育信息化的方向;企業則發揮技術、人才、資本等優勢,通過產品贏得市場認可。政策貫通、企業發展、社會共享,可謂多贏。
面對明確釋放的信號,社會力量自發投入到教育事業當中,并日漸勃興。此次,聯想集團不僅推出“金榜題名”教育系列電腦,還計劃在全國10個教育大省開展百場“教育大講堂”活動。未來,聯想將持續深耕一體化解決方案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讓全國各地區、各類型用戶能共享優質的教育資源。
聯想的選擇,是當下社會參與意識蓬勃興起的縮影。近些年來,國家明確鼓勵社會資本有序參與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等公共事業。企業作為社會力量中的佼佼者,更不應“打零工”。讓企業在責任擔當中發揮其能,使政企攜手共謀國計民生,釋放社會力量參與建設的潛力,激活分布在社會各個角落的分子,才能凝聚成惠及全民的社會效應。在這個意義上來說,每股力量的一小步,就是社會進步的一大步,我們應當呼喚更多民間力量的勃興。
教育的質量關乎未來的分量。在首屆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賀信里指出,“我們將通過教育信息化,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數字差距,大力促進教育公平,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通過知識改變命運。”對已經踏上教育信息化路途的社會各方來說,藍圖已經繪就。路在腳下,而未來,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