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描繪大學課堂“隱身人” 為什么會逃離?
為何不在課上 在從學生自身方面尋找逃課原因的調研中,64%的人表示逃課是因為遇突發事情,純屬偶然,40%的人表示對專業課程不感興趣,
為何不在課上
在從學生自身方面尋找“逃課原因”的調研中,64%的人表示逃課是因為“遇突發事情,純屬偶然”,40%的人表示對專業課程不感興趣,36%的人是因為“社團活動”,27%的人表示“懶散、自控力差”,23%的人因為“課程太難聽不懂”,15%的人表示“不喜歡某個老師”,另外有19%的人逃課是因為“考研或者準備出國”等原因,17%的人是因為“創業或者兼職”。
在“逃客”自身之外尋找原因的調查中,64%的人是因為“授課方式枯燥乏味”,同時也有28%的人認為“學習氛圍不好”影響了課堂出勤率,另外認為“上課人數太多”和“課程進度太慢”而導致大家逃課的人數分別占到21%和18%,而16%的人覺得老師“考試前會劃重點”也是造成逃課的原因之一。
“逃客”心情不輕松
多數人以為,“逃客”逃離課堂,就可以高高興興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而事實恰恰相反,作一名“逃客”其實并不輕松。在“逃客”大軍中,只有不足7%的人逃課后感覺“很興奮”,而53%的人感到“很忐忑,浪費了學習資源”。當然,也有40%的人覺得逃課的心情受課程影響較大,逃自己特別不喜歡的課程就能夠“心安理得”(80%)。
對任課老師的調查問卷顯示,92%的任課教師反對學生逃課,60%的教師認為學生逃課是“對自己的不尊重”,同時73%的教師認為“逃客”會影響其他學生積極性,從而影響教學效果(59%)。而71%的任課教師則明確表示,會在年度學業水平測試中扣除逃課學生的課堂成績,而通常課堂成績會占學業成績的30%左右。
任性之下的理性選擇
“選修課必逃,必修課選逃。”這是在學生間廣為流傳的一句話,此次調查也進一步驗證了這句話。在“逃客”中,81%的人把選修課作為逃課第一選擇,44%的人表示在通識必修課中逃過課,而只有18%的人表示在專業必修課中逃過課。在逃課的課程中,文史類課程以29%的比例高居榜首,外語類課程以17%居第二位,政治類課程以15%居第三位。逃課率最低的課程依次分別是實驗類(5%)、財經類(8%)、體育類(9%),可見動手能力強、實踐性強的課程還是頗受大學生喜歡的。
大學四年雖然有90%的人曾當過“逃客”,但是兩項關于“逃課門數”和“逃課節數”的調研結果,又讓我們感到了些許欣慰。兩個選項的調查表明,大家所逃課程的覆蓋面并不是很廣,只有6%的人表示有超過50%的課程門類曾經逃過,而87%的人表示逃過的課程的門數不超過20%。而僅有不到3%的人表示,逃課的課時數超過所有課時數的50%,85%的人表示逃課的課時數在20%以下。
有料有趣才是“防逃神器”
既然85%的學生和教師都反對逃課,而逃課現象又為何存在?問卷表明,為了防止學生逃課,有22%的教師表示自己的課堂使用過“點名神器”,指紋、藍牙、刷臉、拍照……層出不窮,但是在這些使用“點名神器”的課堂上,只有26%的人表示對阻止學生逃課效果明顯,大部分教師覺得點名無法阻擋隱性“逃客”。同時有81%的人覺得“點名神器”讓他們覺得自尊心受傷,“徒增不信任感”。
在“你最不想逃的課程”的多項目選擇中,80%的學生把“老師授課精彩,講課幽默,課堂氣氛活躍”作為第一選擇,64%的學生認為“課程內容充實,實用性強”的課堂會更具吸引力。而在“減少學生逃課的最有效方式方法”的調研中,70%的教師認為應該“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增強課堂的吸引力”,66%的老師認為應該“實施課程改革,提高課程效率”。或許,這些舉措才是“逃客”的終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