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在京參加主題為“教育精神與互聯網思維”的論壇,關注當下被熱炒的在線教育話題。在論壇上,我注意到幾乎所有與會嘉賓都在談互聯網技術對學習帶來的“革命性”影響,并對在線教育的前景十分看好。
在筆者看來,如果說在線教育在知識教育方面具有優勢的話,這恰恰可能成為在線教育今后進一步發展的最大劣勢——知識教育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在所有教育中,除知識教育之外,還有對受教育者有更大價值的生活教育、人格教育、心理教育等,而這些教育是很難依托在線教育完成的,需要學生與教師、同伴的共同生活、交流,對校園活動、社會活動的參與和體驗。而我國當前教育的最大問題,就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都聚焦在知識教育,而忽視或邊緣化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和生命教育。因此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突破是在知識教育之外,需要重視其他教育。
很多人對在線教育為我國教育開創新局面充滿期待,可觀察在線教育,目前全部聚焦在知識教育方面,包括課程資源的開發,授課方式、評價方式的轉變,這對改變傳統課堂、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率當然有推動作用,但必須注意,這只是其在知識教育領域的作用,在其他教育領域呢?在線教育從業者,基本采取回避態度。
以筆者之見,正視學校教育不僅僅是知識教育這一現實,有利于在線教育的定位以及對其功能、價值的合理發揮。首先,在線教育不要提所謂的“顛覆”、“取代”傳統學校教育,其最多能推動知識教育的變革,因此,在線教育從業者需要選擇知識教育領域進行創新,像課外培訓、職業培訓、成人終身學習等領域。目前,在線教育者之所以說要取代傳統教育,這一方面是炒作,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國的傳統學校教育,還主要是知識教育。
當知識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比例進一步下降時,學校教育的價值就會進一步提升,只在知識教育中有優勢的在線教育再進一步發展就會遭遇困境。如果把知識教育作為教育的全部,那么在線教育采取的授課方式是新的,但教育理念卻是落后的,因為現代教育不是課程中心、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而是學生中心、活動中心、社會中心。
其次,學校教育也應把在線教育作為改革知識教育的重要抓手,但不要誤以這會彌補生活教育、人格教育、心理教育的不足。近年來,大學都在說MOOC會帶來教育革命,其實,MOOC能帶來的只是知識教育層面的革命,其他的則必須通過大學的導師制、寄宿制、學生社團活動與學生自治來解決。
同樣,對于用在線教育來推進教育公平也必須有清醒認識,這只能一定程度改變知識教育的不均衡,卻無法解決學生所處的校園環境、和老師相處的氛圍等這些對學生有更大影響的問題。決策者不要認為只要有網路覆蓋,送進名師課程,就能實現教育均衡,而不去認真建設農村師資隊伍,改善學校辦學環境。
而且那種把教育簡單類比為有形商品的做法,也有可能誤導教育,此前的高校大擴招有一個邏輯是“發揮規模效應”,一個教師講幾百學生聽,會讓教師價值更大,這直接導致教育質量下降;而現在發展在線教育,也有人持同樣論調,一名教師上課全球幾百萬學生聽,這和小班化教學、個性培養多么格格不入!可在在線教育的旗號下,大家卻把這作為亮點。按照這種說法,我國一名教授帶幾十名研究生根本就不是問題,更可以通過網絡帶幾萬名研究生。
以教育思維去理解和發展在線教育,才能發揮在線教育的積極價值,和其他教育形式、活動共同組成完善學生的更好的教育。在線教育應為整體教育改革和發展做出自己可以做出的貢獻,切不可違背教育規律,賦予其不能承擔的功能,炒作概念,這反而可能制造新的教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