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卷入新西蘭留學申請材料造假丑聞的231名中國留學生,有49人被確認存在造假行為,其中16人已經被遣返回國。
近幾年,中國留學生的誠信問題一直引發國際輿論關注。留學中介的泛濫、學生家庭僥幸心理以及海外部分大學對中國學生的曖昧態度,都是誠信問題滋生的根源。
目前,針對中國留學生誠信問題,國外各院校已經有所舉措和應對,但收效甚微。破解留學生誠信問題,更需要中國學校、學生和機構的參與。畢竟,留學生誠信問題不僅危及學生群體,更有損中國的海外形象。
近日,早報記者獲悉,在為期3個月的獨立調查后,新西蘭移民局向49名中國留學生發出驅逐出境通知,其中16人已被遣返并回到中國。
今年7月底,新西蘭移民局宣稱,在北京辦事處的1800份留學簽證申請中,發現279份存在學歷或材料造假的嫌疑,其中231人已在新西蘭各學校就讀。
新西蘭《先驅報(Herald)》記者凱特·沙特爾沃思(Kate Shuttleworth)告訴早報記者,“中新間的留學交流是一個價值23億美元的大市場,丑聞無疑讓其大受影響。”
新西蘭移民局局長斯蒂夫·斯圖爾特(Steve Stuart)表示,已派專人前往北京調查此事。然而,獨立調查在持續3個月后,仍進展緩慢。新西蘭移民局發言人馬克·皮爾西(Marc Piercey)告訴早報記者:“調查還在繼續,在結束前,我們不方便透露更多的細節和進展。”
“每個案子都有其特殊性,我們要一一核實。”一位來自新西蘭移民局北京辦事處的工作人員透露。
中國學生:材料造假者多
新西蘭的留學造假案尚在調查,但中國留學生誠信問題卻一直是國際輿論關注的焦點。
2011年11月,一篇題為《中國難題(The China Conundrum)》的文章在美國《高等教育紀事(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上公開發表,引起了美國輿論對中國留學生誠信問題的關注。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該報的高級記者湯姆·巴特利(Tom Bartlett)和他的同事凱瑞·費希爾(Karin Fischer)。
在回復早報記者的郵件中,巴特利回憶了當初的采訪經歷。“2011年前后,中國留學生赴美的數量增加很快,而暴露出的申請材料造假問題,也成為美國各院校間的一個重要話題。”據巴特利回憶,2011年10月,幾名中國學生前往堪薩斯州立大學報到,校方驚訝地發現他們與托福考試證上的照片不一致。堪薩斯州立大學國際招生辦主任劉易斯先生(Mr. Lewis)表示:“我們沒有條件去核實清楚,畢竟我們在美國。”類似的情況在特拉華大學也發生過,該校經濟學教授羅伯特·史懷哲(Robert Schweitzer)發現,很多中國學生聽不懂他提及的英文詞匯。一名中國學生用蹩腳的英文承認,自己向中介代理支付了3000美元,以順利通過美國學校申請的各項考核。“他甚至忘記了自己申請論文的內容。”巴特利回憶稱。
北京十一學校的留學顧問大衛·麥考利(David McCauley)告訴早報記者,他曾接到一個來自美國一流大學招生辦的電話,向他了解一名留學申請者的信息。“那個學生自稱是北京十一學校的學生,而且獲得過一些獎項。但問題是,學校沒有這個學生。”來自深圳中學的英文教師瑪麗安·勃蘭特(Marianne Brandt)也曾遭遇類似的尷尬。為了核實情況,一所美國的學校將一名留學申請者的材料寄送給她,“這個學生80%的成績是中介公司偽造的”。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人們不禁好奇,赴美留學誠信問題究竟有多嚴重?2010年,美國知名教育網站Zinch.com曾公布一份報告,稱80%的中國學生在申請時接受了中介公司的幫助和服務。“中介代理相互競爭,導致作弊、造假現象猖獗。”該報告評估稱,90%的中國留學生存在推薦信造假的情況,70%的申請者存在申請論文代筆的情況,還有50%的申請者偽造高中成績單。
Zinch的主席麥徹同(Tom Melcher)告訴早報記者:“高等教育的競爭非常激烈,孩子們不得不為了稀缺的機會鋌而走險。每個人都會安慰自己說,別人都在作弊,為什么我不行?”
中介泛濫:收費貴 善造假
對于中國留學生造假現象的大規模出現,很多人將問題歸咎于中介的泛濫和學生缺乏誠信。
“在中國,有專門從事偽造和作弊的中介公司,為留學生提供出國申請材料。”新西蘭《先驅報》記者林肯·譚(Lincoln Tan)透露,一名23歲的中國留學生曾承認,他向中介支付了1.8萬美元,“以獲得偽造介紹信、大學學歷和其他相關材料”。盡管缺乏官方的證實,但中國留學市場上確實存在部分提供造假服務的中介代理。不少公司更是以“為一名無科研經歷的學生成功申請美國排名前五的大學碩士學位”等噱頭招攬客戶。
在一份美國高校采寫的《中國留學申請誠信問題》的報告中稱:“留學中介是造假生態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中介不僅提供全套的造假服務,并且通過這些服務收取高昂的費用。”教育網站Zinch負責人麥徹同則強調:“詆毀這些提供服務的中介代理并不難,但問題是,中介只是在滿足中國學生和家長們的需求。”近幾年,中國學生對留學的期許達到了峰值。根據中國教育部的統計報告,中國留學生數量已經從2005年的11.8萬人次增長到2011年的33.9萬人次,年均漲幅超過19.19%。報告還預測,2012年中國留學生數量將突破40萬人次。
“為什么要出國留學?國外的文憑比中國的要更容易找工作,競爭優勢更大。”一名來自復旦大學的本科生告訴早報記者,目前他正在申請前往美國留學,攻讀經濟類研究生。另一名來自上海青浦的學生則表示,出國留學是為了將來移民海外做準備。
“我們歡迎符合留學標準的學生,但更多的客戶實際上不符合美國大學的招生標準,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我們不提供一些特殊的服務,也會有別的公司提供。”一家上海中等規模的留學機構負責人告訴早報記者,該公司為學生提供的幫助包括翻譯個人介紹和論文代筆。該負責人還透露,一些富有的家長則直接告訴中介,他們的子女無法正常通過考試,但“只要能幫助他們到國外讀書,一切價格都好談”。
一些承諾100%留學申請成功、失敗全額退款的中介更是成為了市場中最受青睞的公司。留學代理澳際(Aoji Education Group)曾在中國地區推出過5大名校的申請承諾,該公司北京工作處負責人凱瑟琳·海赫(Kathryn Hehir)透露:“一旦某個學生申請失敗了,學生的家人就會跑到中介公司哭鬧抗議。他們并不在乎退款,而是要求孩子能夠去美國一流大學讀書。”
高校缺錢:收中國學生
中介與學生自然是誠信問題的制造者,但也有觀點認為,國外的學校同樣難辭其咎。北大附中副校長江學勤認為:“中國學生為了拿一張文憑前往美國,而美國學校則是想賺中國學生的錢。遺憾的是,雙方的結合很多時候卻是兩敗俱傷。”
中國學生海外留學熱潮背后,確有國外院校謀求收益的考慮。2007年,美國俄克拉荷馬基督教大學開始籌備招收海外留學生,他們首先在中國雇傭了3名面試官。該校招生辦負責人約翰·奧斯本(John Osborne)解釋稱:“中國的市場非常龐大,我們無法忽視。”截至2011年底,該校已經招收了250余名海外留學生,其中四分之一來自中國。
另據美國知名教育網站負責人麥徹同透露,此前有美國州立大學招生負責人與其機構聯系,希望能在中國招收數百名留學生。“理由非常簡單,這所大學遇到了財政問題,需要招收能夠自己繳納學費的學生,而中國學生具備這方面的優勢。”
類似的情況還在繼續。2012年10月20日,中國國際教育展在北京拉開帷幕,共吸引了來自38個國家的500余個大專院校和教育機構參與。這些機構來到中國的目的只有一個,招收更多的中國學生。
“中國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我們并不想錯過。”來自西班牙商務辦公室的首席分析師詹妮(Jenny Mendoza)透露。輿論認為,陷入經濟危機的西班牙非常渴望中國資金的涌入,哪怕是以留學或者旅游的形式。
同樣的,德國駐華大使施明賢(Michael Schaefer)在此次教育展上透露:“中國學生已經成為德國最大的留學生群體,我們歡迎更多的中國學生前往德國。”去年,有23000多名中國學生前往德國留學。“國外大學的面試官確實為中國留學生的造假和作弊感到憤怒,但中國留學生本來就是一樁大買賣。”江學勤透露。
顯然,這種扭曲訴求的背后,難免會生出各種濫竽充數式的尷尬。
破解難題:口語面試
將誠信問題擴張至所有中國籍留學生,顯然言過其實。南加州大學招生辦副主任王梅根女士(Megan Wang)常年在中國各地開展招生工作,“確實存在壞蘋果的現象,但我們也應該對學生有信心,關鍵是各學校建立一個完善的申請系統。”王梅根已經看到了中國留學生誠信問題的改善,“我今年收到了許多學校和學生的承諾書,他們的申請材料都是自己準備的,沒有得到中介的幫助。”
而那些希望繼續吸引中國留學生的學校,也在尋求改變。弗吉尼亞大學等美國高校均雇傭了中國地區的校友擔任面試官,一對一考核留學申請者。這類舉措得到了許多業內人士的支持,北大附中副校長江學勤就不斷強調,口語面試是辨別一個留學申請者“最好的試金石”。
2011年,VeriApp (Ver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s)機構與美國高校共同啟動了針對中國留學申請者的材料驗證系統。留學申請者需要在VeriApp的網站上在線提交包括成績單、榮譽獎項、個人履歷和推薦人在內的留學申請材料,再通過調查員對事實的核查后,生成一份證明材料真實性的認證報告。這份報告將作為學生的“誠信名片”,像托福、SAT成績單一樣被投遞到美國大學的招生辦,并在錄取過程中為招生人員提供重要的參考。
盡管各方都在為杜絕造假做著努力,但部分中國學生仍有自己的打算。一位常年奔走于中國各高中、大學的面試官透露:“我們反復強調,任何人的作弊和造假,都可能會影響他所在的學校或者城市的留學申請誠信記錄,進而影響其他人。但許多人對此并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