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嘉琛
新學期即將開始,但令人痛心的是,有些未成年人的生命時鐘卻在暑假里停擺:農村和城鄉結合部成為溺亡事件高發區,有一天,在萊蕪、邵陽和哈爾濱就有16名學生溺亡;交通事故成為假日“猛虎”,僅北京急救中心暑期處理的14歲以下兒童意外傷害事件,就多達60余件,車禍是主要原因;幼童墜亡事件更讓人痛心疾首,悲劇幾乎每隔幾天就會上演。
暑假的底色本該是歡樂和休閑,但頻發的安全事故卻讓它變得格外沉重。據人民日報報道,意外傷害已經成為未成年人傷亡的首要原因,我國每年有近5萬名15歲以下未成年人因意外傷害失去生命,還有許多孩子因意外傷害終身殘疾。其中,暑期是未成年人意外傷害的高發期。
幾乎每一次安全事故發生之后,都能聽到一些懊悔的聲音:有家長去買菜時將小孩留在家里,結果悲劇恰好就在這個空當里發生;有村民在溺亡事件之后感嘆,水塘邊要是有一個安全警示標識就好了;也有家長在孩子于家中意外觸電后,才后悔平日里疏于教導……世上沒有“后悔藥”,所有這些事后的慨嘆,暴露的都是安全教育方面的漏洞。
以家庭教育缺失為例。中國疾控中心與全球兒童安全組織聯合發布的《兒童傷害預防倡導》顯示,看似安全的家,正是導致兒童傷害事件的主要場所,發生在家中的傷害占兒童傷害的44.5%。許多家長自身都缺乏兒童安全防范的知識,用完家電不管電源、洗衣粉隨地擺放等不良生活習慣,直接成為導致孩子意外傷害的罪魁禍首;同時,家長對未成年人尤其是兒童的安全教育不夠,以至于許多原本不應該發生的悲劇意外降臨。
學校的安全教育淪為“走過場”,也是導致未成年人意外傷害事故多發的重要原因。雖然教育部門每年都要發通知要求安全教育,但這個性命攸關的工作事實上做得并不扎實。不少學校平時對學生疏于教育,即便偶有涉及也多為空洞說教;更過分的是,有些學校所謂的“安全教育”就是讓家長在公開信上簽字,以便將假期內發生的意外傷害的責任推得一干二凈。
安全教育就是生命教育,無論是家庭、學校還是社會,誰在今天欠下安全教育的賬,明天就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安全教育同時也是常識教育,普及安全常識、傳授生活經驗的工作,不能僅限于口頭和紙面,還必須融匯到日常生活中去,以便讓未成年人掌握足夠的風險判斷能力、避險能力和安全事故應急處理能力。畢竟,生命不能走過場,安全教育也不能用生命走過場,不能總等到悲劇發生,才想起亡羊補牢。
每當新學期開始,“開學第一課”都是大家非常關注的話題,在我看來,無論這“開學第一課”的主題如何變化,安全教育都應該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唯有學校、家長和社會以及學生自己都充分重視安全教育,才能共同編織出一張護衛未成年人的“安全網”。